美欧下个目标盯上中国电池,却找不到替代品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面对强势崛起的中国电动汽车,美国、欧盟先后挥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据路透社9月6日报道,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中国电池显然是美欧的下一个目标,“但在这场较量中,西方想要取胜似乎更加困难”。
报道称,中国是电池生产大国,据估计,2024年上半年,以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CATL)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共占据了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
此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也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2024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电池装车量为5579MWh,同比增速超一倍以上,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装车量均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
《2023年动力电池运输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动力锂电池生产国,2023年产量约675Gwh,同比增长42.5%。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表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650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上涨400%。这些电池中有近三分之二出口到欧洲和北美。其余的主要销往东亚,通常在那里组装成产品后,最终销往欧洲或北美。数据显示,美国在2023 年从中国进口了总价值约131亿美元的锂电池,占总进口额的70%。
2022年4月14日,四川遂宁,射洪市天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生产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视觉中国
路透社认为,美欧要想减少对中国电池的依赖,就需要寻找替代品。正在美国和欧盟扩大市场份额的韩国LG新能源公司、SK On和三星SDI等公司是可以选择的对象,但它们的技术实力却落后于中国大型电池企业。
报道举例说,迄今为止,上述韩国公司均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能力。
在锂电池领域中,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的技术相互交锋了十几年。长期以来,韩国主攻的三元锂技术依托着更高的能量密度,一直是电池产业的主流。然而,近年来在中国企业的主导下,磷酸铁锂电池的经济性、高安全和长循环等优势愈发明显,显现出强劲的反扑势头。
报道还指出,中国生产的电池价格约为其他国家的四分之三。此外,近5年,中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全球第一。
“现在宣布电池技术较量的胜利者还为时尚早,但目前很难想象中国会在大规模生产和创新方面失去优势。”路透社强调,中国电池的发展势头难以阻挡。
标签:中国,三星,电池,美国,欧盟,锂电池,路透社,韩国,射洪,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