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信心满满谋求连任,执政10年给印度带来了什么?
印度近30年来最漫长、最昂贵的选举即将拉开帷幕。
4月19日,印度第18届人民院(联邦议会下院)选举将正式开启,分七个阶段进行,历经44天,6月1日结束,6月4日公布结果。
全印约2400多个政党参选,约9.7亿登记选民将在100多万个投票站投票,选举预计耗资1.2万亿卢比(约合144亿美元)。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其议会实行两院制,分为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人民院共有545席,其中2席由印度总统直接指定,其余543席则由选民选出。在人民院选举中赢得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阁,多数党领袖一般出任印度总理。
此次大选主要是两大联盟之间的角逐:一是现任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以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为核心的“全国民主联盟”(NDA,由38个政党组成),二是印度国大党牵头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由26个政党组成)。
莫迪已经执政两个任期,此次大选结果决定他能否开启第三个总理任期。
2023年6月,“卡利斯坦运动”另一领袖哈迪普·尼贾尔在加拿大被暗杀,随后印加两国爆发严重外交危机。11月,美国纽约市联邦检方就一起在美国境内针对锡克教领袖古尔帕特万特·潘农的暗杀未遂案提起公诉,指控一名印度官员为主谋。美印关系因此出现新嫌隙。
有印度学者指出,“卡利斯坦运动”的国际化本质上是印国内族群矛盾向海外扩散的体现,该运动与其说是分离主义组织,不如说展现了旁遮普邦民众对印人党政府治理不善、导致宗教矛盾长期累积的激愤。
综上所述,2024年的印度人民院选举绝非一场普通意义上的例行大选。这次选举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未来至少5-10年内印度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对内对外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总体基调,也攸关这一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能否持续保持稳定。(作者:蓝建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
标签:印度,印度教,穆斯林,政府,锡克教,选民,斯坦,联盟,民族主义,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