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美方再次主动提议中美最高通话,传递了什么信息?
对中美关系悲观的人很多,关于两国冲突和对抗的分析可谓汗牛充栋,所以这几年给中美关系贡献最大“正能量”的应该说就是两国元首见面和通电话了。两国元首接触可以说已是稳定两国关系以及相关信心的关键支撑,昨天的中美元首通话就是这样,它可以说巩固了这样的战略判断:两国关系过去一段时间实现了一定的稳定,虽然严重分歧犹在,但是双方都希望中美关系实现某种企稳回升,至少能过得去,双方都希望防止不断下坠的螺旋。
这次通话中,双方确认美国财长耶伦和国务卿布林肯将于近期访华。除了两国元首之间的深度沟通,这次通话还像是给两国今年高层互访搞了一次“开幕式”,通话和接下来的访问都会带来一些积极的情绪。
这次通话发生在美日菲三方领导人华盛顿会晤之前,也是在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赖清德520上任之前,台湾和南海是中美在军事安全领域最较劲的地方。另外,美国上周刚修订了新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这已经是美国在大约一年半时间里第三次出台半导体出口限制规定,一次比一次严厉,目标都是中国。美国打压中国发展,已经成为对中国的严重挑战。在新华社的通稿中,我们的领导人说“我们不会听之任之”,还说“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一个是针对台湾问题,另一个就是针对美国对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打压。
▲图源:新华社
对中国来说,我们也没有与美国开展这种复杂互动的经验。当我们仍有战略主动空间的时候,稳健无疑是最重要原则之一。我们大概需要尽最大能力把控中美互动的方向,将它朝着有利于中国继续发展和不进一步恶化中国战略大环境的方向引导。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展现战略达观和耐力,把华盛顿的那些犹豫点朝着积极方向推。我们大概需要更加自信:我们是有资源和能力实现这种主动性的。说实话,中美很难用传统意义的“敌我”来定义,两国相互究竟是谁,是什么,取决于一系列各自“摸索”和互动的结果。
总之,我们要朝着积极方向塑造中美关系,这与我们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敢于对美尖锐斗争不矛盾。以斗争求共存,这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要义之一。我们要有底线思维,但朝着积极方向努力永远都是必要的。国家在这样做,我们民间需要跟上。
标签:中国,美国,美方,中美,中美关系,两国,元首,华盛顿,中方,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