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明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震后48小时:人们从惊慌到安定

新闻资讯 地震,帐篷,黄平,房屋,马林,村民,无人机,灾害,物资,安置点 12-21

救援队员在搬运物资。 蓝天救援队 供图

救援队员在搬运物资。 蓝天救援队 供图

牛肉面和饺子

灾害发生后,饮食问题也尤其值得关注。当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很多群众吃清真饮食。

马健留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也是少数民族,还是积石山人。他年少时期就开始外出打拼,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在兰州开了两家拉面馆。从他平时发的抖音可以看出,他的生意做得不错。

那天晚上得知发生地震后,他当即决定临时关门,带上十多个员工,连夜奔赴积石山。他们开着两辆货车和两辆轿车,带着面粉、大锅和煤气罐等各种必需品,于19日凌晨抵达家乡。他说自己也不会做别的什么,做饮食就是自己的专长,要让大家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牛肉面。

到达灾区后,他们来不及休息,做好相关准备,就迎来了一天的忙碌。马健说,从早上开始煮面后,就要一直忙到晚上,一天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他没有说出那些特别感人的话,反复强调说:“要为家乡尽一份力。”

马健对短视频软件比较熟悉,刚开始,他还直播他们在现场煮面的场景。接着又觉得不对,自己是来救灾的,如果这样是不是在拿灾害蹭流量呢,于是当即决定关闭直播并且还发了视频说明。

在这次地震中,像马健一样提供食物的还有很多,比如当地的一家水饺生产企业。这也是一家生产清真水饺的企业,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

该企业负责销售的马旭说,他们厂位于临夏市区,地震发生后,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觉得应该救灾。19日早上就开着车带着七八十箱上千份的水饺前往积石山,在现场架起锅,为受灾群众一锅接一锅地煮饺子。

临夏距离积石山并不远,在现场忙碌一天后,晚上马旭又和同事们回到临夏居住,次日再过来。他说,灾区本身居住条件欠佳,要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更需要的群众,他们多跑几趟没关系。

除了这些从外地赶来的爱心人士在尽力,灾区的企业主也没落下。康吊村的马金今年51岁了,他在大河家镇的街上开了一家农家院,规模不小,光房间就有100多间,员工也有10多人。要在平时,他一天的流水也有一两万元。

那天晚上地震后,他的家人和员工都没有什么问题。当晚就在镇子的广场上,围着火把坐了一夜。天亮之后,各种救援力量陆续赶到。马金说,电力公司有二三百人抢修电力,他便负责了这些人的餐食。

这几百号人的费用,都由马金承担,并没有领取救灾物资。马金在当地还开办了一个预制厂,在某种程度上,他在地方也算是“有一定实力”的小企业主。在这种危急时刻,他不但不属于需要救助的人,而且是需要“奉献”的人。

但事实上,马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他在这场灾害中的损失也不小,农家院的房屋都受到损伤,光这一项就达800多万元。提及自家的损失,马金也只是苦笑,“没办法,谁叫遇到了呢”。

(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编辑:广州明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黄平,石山,帐篷,临夏,大河,灾区,他说,自己的,发生,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