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财政大臣驳斥“债务陷阱论”:当别国回避非洲时,是中国挺身而出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10月9日至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2023年秋季年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举行。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在10月12日的一场小组讨论会上,沙特阿拉伯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Mohammed al-Jadaan)在谈及中国向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时表示:“当其他国家实际上回避非洲时,中国挺身而出。由中国建造的基础设施无法带到中国,(这些设施)实际上是在非洲。”
“是时候澄清事实了。”对于西方世界长期炮制的所谓“债务陷阱”的论调,贾丹明确表示,事实上当其他国家不愿意承担风险时,中国承担了风险,其他国家应当向中国展示善意并一起努力,而不是与中国搞对抗,因为这反而是损害了那些需要中国帮助的低收入国家。
世界银行行长班加(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格奥尔基耶娃(左)和沙特财政大臣贾丹同场与会 图自CNBC
CNBC在报道中提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一段时间以来,每逢“一带一路”倡议惠及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小国家之时,就会被部分西方政客“污名化”和“妖魔化”,一些人炒作“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压榨别国的工具,并称中国在此计划中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设下了“债务陷阱”。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今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办。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0日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而陷入债务危机。
“中国没有用钱引诱我们,是我们主动向中国寻求资金支持。”面对西方媒体指责“一带一路”倡议,污蔑中国搞所谓“债务陷阱”的说法,斯里兰卡前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近日受访时也反驳道。“我认为必须将不实宣传和现实区分开来,斯里兰卡并没有落入债务陷阱。”
今年3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所谓“债务陷阱”的问题时曾表示,中国始终基于公开透明原则同发展中国家开展投融资合作。中方按照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行事,尊重有关国家意愿,从来没有强迫任何一方借款,从未对任何国家逼债,不会在贷款协议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更不寻求任何政治私利。中方重视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同有关国家合作发布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助力共建国家提升债务管理能力。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合作伙伴认可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的说法。
标签:中国,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世界银行,低收入,沙特,陷阱,会上,是在